教学研究
首页 院校概况 教学教务 科研工作 网上人事 网上党建 数字图书馆 校务公开 在线学习
谈学理支撑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教务 > 教学研究
    

谈学理支撑

 

王东京 教授 中央党校副校长、博士生导师

 

  前篇文章我说要讲好一堂课仅有问题导向不够,同时得有学理支撑。党校教员讲课与地方或部门的领导作报告不同,领导作报告是根据中央精神部署安排工作、提具体要求,用不着讲学理;教员讲课则是帮助学员领会中央精神、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,要是没学理支撑,学员就不会把你当专家看。

  党校的学员都是高中级干部,久经历练,大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。他们来党校学习并不是要让教员为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支招,而是希望在理论上进行充电。相比而言,我们教员缺乏实践历练但却有学理方面的优势,这样各自扬长避短,学员向教员学习理论,教员向学员了解实际,教学相长、各取所需,彼此正好可以优势互补。

  可目前的现实是,我们不少教员上课却热衷于讲对策,对学理分析反倒不重视。在上学期培训部召开的座谈会上就有学员直言不讳地建议:老师上课不要过多讲对策,应把重点放在理论分析上。暑假前征求中组部驻班联络员的意见,他们也说讲对策并非教员的强项,理论没讲透就急于讲对策,效果往往适得其反,让学员认为你不懂实际。

  作为同行,我明白我们教员为什么会热衷于讲对策。多年来学员一直有反映,说我们教员讲课容易理论脱离实际。为了不脱离实际,于是有人以为应重点讲对策。其实这看法是一种误解。我曾在中青二班当过一年的学员,据我所知,学员抱怨某些教员理论脱离实际,是指讲课空对空、没有针对性。要是有针对性,学员并不要求教员讲对策,倒是希望更多地从学理层面作讲解。

  前篇文章我提到过生态环保,现在“生态文明建设”也是校内主体班的重要讲题,这个问题怎么讲?若是讲对策,恐怕你我都可以提出若干对策来,而我们教员经常提到的是关闭那些高能耗、高污染的企业。往深处想,这类企业真的能一刀切么?若是能够一刀切政府又何必等到今天?再说,这样的对策难道学员自己想不出?所以提对策要以学理为基础,要考虑可操作性,绝不可拍脑袋、想当然。

  就用这个例子,让我说说如何用学理分析吧。研究生态环保问题,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理。别的学科我不懂,但我知道用经济学怎样分析。经济学认为生态环境被破坏,原因是企业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分离。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排放废水废气,而企业只承担私人成本(料、工、费),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却不承担,正因如此,企业才肆无忌惮地污染环境。

  由此看,解决生态环境问题,关键是要将社会成本内化,让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成本。怎样将社会成本内化为企业成本呢?经济学有两种思路:一是庇古方案,即将社会成本与税收挂钩,由政府直接向污染排放企业征税;二是科斯定理,即由政府根据交易费用(社会协调成本)高低给企业分配排放权,并通过排放权的市场交易将社会成本内化。显然,前者是政府调节的思路,后者是市场调节的思路。

  到此学理就算讲清楚了。学理清楚了,教员可以讲对策。不过,讲对策应重点针对体制机制,不要为具体问题开处方。比如内化社会成本是通过征税还是通过市场是体制问题,我们可以提建议;但对排放权具体怎么分配,是给甲企业多一些还是给乙企业多一些,此类具体问题不必讲。各地情况千差万别,我们不可能知道各地不同分配方案可能产生的交易费用是多少,既然不知道,我们凭什么替人家拿主意?

  教员应将重点放在学理上,对策要少讲甚至可以不讲,学理讲清楚了学员自己会知道应该怎么做。另一方面,从科学方法论讲,现实问题也必须用学理解释,不能用事实解释事实。比如下雨天你看见有人摔倒,有人摔倒是个事实,下雨也是事实。如果你解释有人摔倒是因为下雨,那你是用事实解释事实。而用学理解释,则是路面摩擦力小。这是说,如果摩擦力够大,下雨不会让人摔倒;摩擦力过小,不下雨也会让人摔倒。

  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。教员讲课注重学理分析,目的就是要引导学员运用学理指导实践。所谓学理,简单说就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原理,是理论分析框架。如果我们能让学员懂得学理,学员也就掌握了规律与分析框架,今后遇到现实问题他们自己就可举一反三,自行应对。韩愈说: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。这样看,加强讲课的学理支撑正是我们教员的职责所在。

  说到这里另有两点要提醒:一是用学理分析现实问题需对现实作学理转换。事实上,很多现实问题是不能直接用学理分析的,如果不将现实问题转换到学理层面,理论会派不上用场。前面我们之所以能用科斯定理分析生态问题,是因为先将生态问题转换成了社会成本问题。我反复思考过,过去学员说我们有些教员“理论与实际两张皮”,症结就在没有作这种转换。

第二点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,讲课要有学理支撑,教员自己得有厚实的学术功底。学术功底从哪里来?当然是要多读书。马列经典要读;中央文件要读;其他经典也要读,只有读书多了功底才能扎实。可现在我们有些教员不愿坐下来读书,总想走捷径。教务部曾编过一本上世纪50年代前后党校一批名师的《老讲稿》,建议大家去读一读。读这部讲稿给我的感受是,若不博览群书绝对成不了一流教员。

 

文章来源:学习时报

收藏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
您是第 072136位访问者 | 联系我们 ICP/IP备案号:闽ICP备05020255号
主办单位:中共厦门市委党校 厦门市行政学院 厦门市社会主义学院